十张北马破三女跑者脸谱

女子跑步2025-11-04 0


年度马拉松的大战之一——北京马拉松落幕。据新华社透露,今年的北马破三人数创下新高,有4700多名跑者迈进破三大军。尽管我们还无从得知破三女跑者的比例和具体人数。但相信今年的北马赛道,一定会留下各种有关破三的故事。

我们从这些破三的女跑者中,选取了十位。她们中有的是职业跑者;有的是金融白领,下班后换衣服就去跑步;有的年过四旬,孩子已经上了大学;还有的赶在研究生开题之前来北马,结果实现PB三级跳……

这十位破三女跑者在赛道上的故事,可能也有你一样能共情的地方。


尽管归纳大众跑者时,丁常琴因为有过体制内的背景和经历常常不被纳入其中。但退役、生娃、复出后的她走着跟当下大众跑者一样的模式,自己练,自己带娃。

十年前,她跑过北京马拉松相同的路线,作为中国国家队一员,她参加了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世锦赛。十年后,她带着两岁多的女儿重回故地,想尝试再次打开230。

跑到32公里时,丁常琴还跟着国际第一梯队。但就这时,外籍选手把配速提快到325。这个速度对丁常琴有些吃力。体能跟不上的她掉了下来。丁常琴坦言,自己现在目前训练的强度和量还是无法跟国际选手相抗衡。“现在我还是没有过去十年前的那种体力和精力来保证自己高水平的训练了,虽也有遗憾,但让我自豪的是,我还是勇敢地跟了她们32公里。”


黄雪梅在35公里超过了丁常琴。但那时,周霞还在丁常琴身后。直至临近终点300米左右时,丁常琴又经历了一次“被绝杀”。尽管她已经回头看到对手在加速,但无奈还是没能守住国内第二。冲过终点线倒地时,乏力,遗憾和不甘写在了她的脸上。

丁常琴说,经过去年上马和今年北马的两次“打击”,自己现在放开了——以后不会盲目地去想要追求226的PB了,能在34岁这个年龄还跟年轻选手较量,说明自己还有实力。只是岁月不饶人,她把以后的参赛策略调整为名次第一,成绩第二。


北马中签后,马洪利就想着,“这国马得来呀”。

平时生活的哈尔滨目前气温较低,导致马洪利最近跑强度课时右小腿有伤,脚趾也因跑鞋不合脚,掉了两个指甲盖。上周六到北京领物的那一天,她又妥妥走了一天,走到脚都肿了。

可即使这样,马洪利还是在周日站上北马赛道时,觉察到这一天跑马温度非常合适,想再次PB。尽管在9月21日查干湖全马中,她刚把PB从246提升到244。

出发后,马洪利第一公里的配速是355,随后都提速到350内,她所担心的抽筋和脚趾伤都没影响太大。半程过后看表发现用时是119,马洪利知道肯定能PB。每过一个计时点,马红利都会看时间,即使30公里过后仍旧感觉状态不错,但她也没想打开240大关。

最后转弯朝向冲线拱门时,马洪利才发现,自己打开了240。尽管成绩距离国家健将只差22秒,身边的跑友也为马洪利这22秒之差而遗憾,但她不觉得,“本身我就没按240来准备这场比赛,能收获大幅PB,并得到北马国内第6,已经是非常意外的收获了。”

2025年,年龄在40+马洪利一直继续着PB之路;3月的重庆247,9月的查干湖244,再到10月的北京239。


一年前,周昊在北京马拉松跑出2:38:47的PB。冲过终点线时,24岁的她泪洒北京,跟教练宫向阳拥抱时,她的手臂上贴着的分段配速表,印证着年轻的她的渴望。

一年后,周昊没有在北京马拉松继续PB。而是完成了一项超高难度的背靠背挑战。她先在11月1日的西昌马拉松,以2:41:39的成绩第一名冲线,随后下午赶飞机来北京,接着在第二天一早,站上了北马的起点。背靠背在职业跑圈并不稀奇,但对马拉松选手身体的考验极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2:47:50北马完赛后的周昊冲过终点后,几乎失去了知觉。赛道的医疗救护把她扶到轮椅上进行观察。后来周昊简要回忆了自己的又一次北马——前半程以78分38秒完成,直到32公里时,她还抱有能跑到240边上的期待,但最后十公里还是击碎了她的期待。周昊说,自己纯粹靠意志撑下来的。


北马是上海女跑者吴婧的福地。2018年,还是体验式跑者的她就不小心跑到了332。后来,加入AR Elite后,吴婧把跑步从一个人随便跑跑变成了一群人一起进步的事情。

过去三年没缺席北马的吴婧在这里实现了成绩上三级跳——2023年307,2024年258,再到今年的249。北马的赛道见证着她作为业余女跑者成绩上的步步精进。前两年跑北马前,总会意外频发。23年赛前甲流,24年赛前新冠。

今年年初,吴婧和AR Elite的教练杨帅制定了打开250的目标。为了再突破,她也加强了在饮食、恢复等细节的注重,没让这些疾病在赛前找上门来。与十年前养生或体验式的跑步相比,现在的吴婧对待跑步有更深入的思考。用她的话说,自己对每一个目标的制定都是先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今年北马是吴婧2025年的第一场全马,此前,她先完成5公里、10公里、半马等各组别的能力升级。杨帅也完全相信弟子经过科学、系统备战,打开250只是时间问题。

站上北马赛道,吴婧和平时训练的队友很默契,在她看来,“目标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破250的话,前半程10公里以402-403先试试体感。如果这个配速比较轻松,那后面按400再把前面丢了的2秒补回来就好。”

吴婧和队友用脚在跑步,用大脑在思考和控制,他们还会用彼此熟悉的方式在漫长的42公里给对方鼓励和支持。中途时,吴婧会告诉队友,“今天就以358的配置顺完,我觉得没有问题,只要这个速度稳定就可以了。”而他也会跟吴婧讲,“感觉今天这个状态,跑250没有问题的,你要相信自己。”

吴婧第四次的北马之旅,没有太强烈的状态起伏和波动,她用强大的理性和坚实的脚步掌控着脚下的路。在最后一公里多遇到等着她们的教练杨帅时,一切水到渠成,如愿以偿。吴婧打开了250的大关。


“第一次破三是在北马,所以我想在北马再跑一个更好的成绩。为备战北马,也放弃了其他一些有希望拿到奖金的小比赛。”这是许艺涵对自己今年北马的期待。

冲线后,结束自己第五次北马的许艺涵感慨,“现在破三跟以前330差不多的感觉,人巨多。”去年,她在北马以255打开三小时大关,尝到破三的甜头。再回这里,北马没以幸运相待她——距打开250新目标,以3分多钟的遗憾告终。

出发天安门,许艺涵特意没带耳机,这是她想认真跑的表现。但站上起跑线后,她没感觉到自己的兴奋。而到15公里时,她感到前脚掌传递给自己一种刺痛感。这些细微但真切的感受让她有一种预感——第五次北马只能随缘,不能强求了。

不过,遗憾归遗憾,总是有进步。去年在全部性别排名榜上,许艺涵位列所有女生的第52位,今年相同的排行榜上,她来到第40位。



破三后这一年,许艺涵对跑步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训练和比赛有了更多新认知。她不像以往逢比赛就拼尽全力,而是赋予参加的各种比赛不同的定位——有些跑成绩,有些冲名次。所以尽管训练量比去年大,但整个人还是松弛有度,不像去年顶强度比较多,多有疲乏之感。

北马没如愿,许艺涵把自己的下一场拼成绩的全马放在11月23日的长荡湖精英赛,继续挑战她跑进250的目标。


去年北京,留下了室内设计师任婉秋的遗憾——在长安街奔跑时,带她的朋友想摁住她的配速,可无济于事。带着破三想法而来的她,前半程由于太激进而终以308跑崩收场。

一年后,任婉秋继续北京之约。这次幸运的号码簿B9999告诉她——自己是B区第一位女生。今年任婉秋的男朋友陪她一起跑。“虽然他的全马P B是234,但近年来他忙工作,基本没怎么训练,跑步也就最近三周多的时间。在此之前,他最长的距离就是拉了一个18公里的长距离。”

“备战于深圳的酷暑和暴雨,几个月以来的积累,都将在北京的秋凉中接受检验。”站上赛道前,任婉秋告诉自己。不过,随着起跑大军出发,她就知道——这次稳了。


到22.5公里过后,男朋友跟任婉秋说自己跑不动了,不能再帮她拿水,接下来要她自己一个人跑。那时的任婉秋已经在不停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后面20公里拿水该注意什么。但跑到25公里时,男朋友还是奔向水站,把水拿来后快速递给她。任婉秋说,那是自己在北马赛道上,最有泪点的时刻。

男朋友还是撑下来了,没有让任婉秋独自跑下去。随着人群冲过终点时,任婉秋的完赛时间定格在2:56:13,而他男朋友的完赛时间为2:56:14。任婉秋说,男朋友之所以晚她1秒,是因为在身后帮他拍冲线视频。完赛时间的秒数为“1314”的俩人婚期已定。他们还将继续在马拉松赛道奔跑。


作为湖南的半马小公主,全马并不在张妮的舒适区,但北马一直是她过去十年来心向往之的赛场。站上北马的赛道,是她心里埋下的一个梦想。在2025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不过,因为没有进行太系统的针对性训练,张妮并不抱太多成绩的期待。既然不竞速,她决定放轻松,更好地享受这条梦想赛道。

以往的比赛,突出群围后,张妮更多的是独立作战,赛道的孤独感常伴随着她,破三即可站台的荣誉感驱使着她。但这次,她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北马的独特——跑不开的人群、人与人之间不超过50厘米的紧密距离,两边观众们的热情加油声,都让张妮对跑马有了全新的感受。

“我第一次参加有这么多厉害的选手的比赛,而且能够在天安门广场和四万人一起起跑,真的还蛮震撼的。”30公里后,张妮的大腿明显感受到了僵硬,但毕竟是她向往已久的北马,绝不能退赛。于是在路旁加油鼓励声中,她咬牙坚持下来。张妮说,临近终点时的1公里,自己加速到了343的配速,是毛爷爷给了她力量。

相较于学生时代,跑马的奖金是张妮的生活来源,她必须努力的向前跑,去争取站上更高领奖台。毕业留校后,工作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跑步,以保证自己的训练频率。现在的张妮,不再追求竞赛成绩,不必多虑生活,更多享受跑步、享受每条赛道,跑得开心跑得快乐才最重要。


“本来想着放弃就不破三了,但最后还是咬了一下牙,想着必须还是守住最后的尊严”,贾亚亚笑道。

这是重庆跑者贾亚亚的第二次北马之行。赛前半个月的伤病爆发,让她只能将此次的比赛目标调整为安全完赛。她总结自己整场比赛的体感是——挺轻松,但是臀部受伤处的痛感还是一直伴随着全程,尤其跑到后面的时候,拉扯起来的痛感更加明显。在33公里的时候,她还经历了补给完后,能量胶带来的胃部不适,“有点卡住,挺想吐。”


相较之前只顾着埋头跑成绩,这次受伤反而让佛系跑的贾亚亚有了空档在赛中去聆听外界的声音,也让她感受到了比去年更好的参赛氛围。虽然最终因为伤病的原因只能佛系完赛,但贾亚亚认为自己状态还不错,要说唯一的遗憾就是本意想带一位朋友破三,但是最终朋友并没有达成所愿。

对于当下的伤病,贾亚亚表示其实兆头在更早之前就有了,但是因为疏忽,导致最后集中爆发。不过她觉得自己还是挺幸运的,并非是严重到无法跑步的地步,只是不能跑太快的速度、上强度,而她也会采取主动恢复的策略,在慢跑和调整中让伤病自愈。而接下去,她还有两场比赛——一场温州的10公里精英赛和12月的广马,当然,她也会量力而行。


“为北马的破三大军贡献一个破三人头”这是女跑者汪大玉几乎压哨冲过破三终点线时,对自己的调侃。她还给自己起了另一个名字——北马二年级破三守门员。

一年前,汪大玉带着“必破三”的决心来到北京。一年后,来北京之前,汪大玉犹豫了好久。她说,“前段时间都在比越野,来北京前的周五还跑了柴古。但柴古跑完后没及时换衣服,导致回到酒店后发现自己嗓子干疼,鼻塞,状态实在堪忧。我担心自己连310都跑不进,会耽误明年的直通。”

做了最坏打算,汪大玉还是决定再来北京。起跑日起床后,汪大玉发现自己的鼻塞非常严重,她一度甚至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得益于去年的成绩,汪大玉被分到了A区,但不想跟相熟的跑友走散,她果断降区去到B区和朋友们一起热身,起跑。汪大玉觉得,这个决定对自己至关重要。

一路上,相熟的跑友一直稳稳地带着汪大玉跑,她一次都没有进水站,全靠跑友大哥拿水递饮料。到32公里时,疲劳感上头,让她还是掉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不想浪费对方的感情和辜负对方的信任”,汪大玉选择了艰难跟随。喘得厉害的她回忆说,自己全程都在张开嘴巴,大口呼吸。

终究,在朋友的陪伴和托举下,汪大玉努力达成北马破三的KPI。而在她北马冲线后不久,男朋友张胜也拿到了柴古唐斯T3组别的冠军。


PB39分,这是在清华大学读医的博士佟美仪在今年北马的神奇进步。这39分05秒的进步,也送她迈入今年北马破三的门槛。

站上起跑线前,佟美仪在想一句话:All the hard work is done — now you just need to show up and run。这句话也给了她一股平静的力量。为今年的北马备战了15周,佟美仪觉得自己尽了全力,在这个周期里,她几乎没有偷懒,每周的长距离,即使在出去玩的时候也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利用碎片化时间堆有氧,注重补剂和营养,规律吃贫血的药——都是她为北马所做的努力。

跟着三万大军出发,佟美仪以420左右开跑,一路接近半程时,耳机提示她低电量。那时,她的心态有些崩。随即开始关了耳机随缘跑。放飞自我但却找到了另一种感觉。到30公里时,佟美仪看到赛道外给她加油的爸妈,兴奋让她把配速加到405。用她的话形容,自己跑容易忽快忽慢,快了赶快压,慢了又乱提速。直到最后3公里时,体感有些痛苦,但她算时间发现能破三,于是在濒临抽筋的状态下,还是咬牙加速,完成了破三。

十一期间,佟美仪自测了一场半马,跑友预测以这个水平能破三。但那时,她觉得破三还是天方夜谭。3周前,她跑完赛前33公里的长距离,第一次意识到,破三也不是不可能。直到站上赛道,她以PB39分的表现,实现了自己的破三梦。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WR China Team

设计:小春

图片:受访者提供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womenrunning@163.com


#脸谱   #张北  

24直播网是一个专门提供全球各类体育比赛在线直播的网站,为广大体育迷提供了一个便捷、快速、高清的NBA直播、高清的CBA直播、五大足球联赛直播观赛平台。

Copyright © 2022-2025 24直播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31769号-1

网站地图